人文底蘊是人生幸福度的地基。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人文底蘊都是認識生命的開始。在蘇外幼兒園,每位老師都秉承著這樣的教育宗旨,用心、用愛去營造具有人文底蘊的教育氛圍。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教育教學的心得體會。
記得三年前,我成了國際班的班主任。我對班上的幾位孩子印象特別深刻:有分不清是哪國孩子的Tiger ;有說著不喜歡中國的洋洋。到底國際化的幼兒園應該培養怎樣的孩子?我想應該是:有愛、有心、有溫暖。不忘初心,勇敢前行。如果說國際化的幼兒園是一座橋,那么這頭是東方,那頭是西方。端午、中秋、春節等節慶中,孩子們體驗著東方文化的古老和傳承。Halloween、Easter、Christmas等派對中,體驗著國際范兒的無限魅力。
東方的柔美與西方的熱情構成了美麗的畫卷,愛與尊重,包容與理解是最好的答案。
小班的時候,當Tiger被問起為什么叫英文名時,他總是沉默不語。小小的他也許不明白,黑頭發、黃皮膚說著中國話的孩子為什么就被喊成Tiger。記得園長說過,必須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中國人,文化的東西不能丟。在幼兒園我們和孩子一起親手制作五星紅旗,觀看升旗儀式,即使隔著屏幕也能感受激動澎湃。畫臉譜、寫書法,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內涵。中秋節,品嘗的不僅是月餅,還有那份甜甜的團圓情。迎新年,中、外教老師們穿唐裝,貼對聯,和孩子一起迎接“紅紅最中國”。終于有一天,當Tiger興奮地告訴我們,他有中文名時,大家都笑了。那是一種興奮、自豪和驕傲。記住,我的名字叫唐瑞寅,我是出生在美國的中國人。《紅紅心,中國情》渲染的是愛國情懷,每天帶孩子們放學時他們總是自豪地說著:看!最高的是五星紅旗。“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從小就在他們的心靈里開出了花。
Thanksgiving Day,外教會引導孩子們說Thank you。感恩老師的付出、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好伙伴的幫助。感恩不分國籍,它存在每一個人心中。父親節、母親節,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向爸爸媽媽表達愛意,愛要大聲說出來,說一聲“I love you!”,用自己盡管稚嫩但純真的手工禮物給他們帶來一份愛的驚喜。
洋洋告訴我們:“我喜歡美國的藍天,但是我也喜歡中國的餛飩。如果中國的天藍了,我會更喜歡。”“那你就要努力去改變他,把你喜歡的中國變得更美。”我相信,他也一定會努力去做。文化融入生活,傳統便成了潛移默化的傳承。那些在小小的身體里悄然而生的愛與自由,已經存在于每一個孩子的心中。
我們努力向孩子傳遞這樣一種理念:在傳統與現代文化的特色啟蒙教學中,實現孩子對人文底蘊的最初認知,進而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分享、學會協作,我想,這就是我對蘇外人文底蘊教學的一些粗淺的理解和想法。
(蘇州外國語學校 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