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題記
追憶我的夢想,幼時是長輩逗趣 “姑娘,你長大了想干啥” 的戲謔;小學時是寫《我的理想》時的抓耳撓腮;大學時是“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滿腔豪情。就這樣,我滿懷美好的憧憬,被青春的熱情撞進了歲月的河流,努力讓自己健壯,時不時揮舞著胳膊展現這鋼鐵般的力量。
生旦凈丑輪番登場,我以為夢想是膨脹初生牛犢的興奮劑,是貼在墻上的心靈雞湯,是那英《夢一場》里凄情的演唱。我時常捫心自問:骨感的生活中真有夢想這玩意存在嗎?我的夢想長啥樣?我有能力實現它嗎?
那日,和朋友一起去看了電影《岡仁波齊》。芒康山區的幾戶人家,因為各自不同的訴求,相約一起磕長頭去朝拜布達拉宮和神山岡仁波齊。藏族人民幾乎每個人心里都有這樣一個心愿:哪怕用盡一生積蓄,只要能夠朝拜到布達拉宮和岡仁波齊,就能夠獲得安心、幸福和永生。而最莊嚴的方式,就是一路磕長頭過去,每一步都算數。
一部單調的電影,十一個人一路磕長頭,用了一年的時間,磕兩千五百公里的頭。磕過了春夏秋冬,磕過了雪山草地,磕過了城市鄉村,嗑出我情不自禁流淌的淚,磕進我波瀾起伏的心。這就是藏族人民的夢想吧?不,這是他們至死不渝的信仰。
種子舒展腰身,蝴蝶輕吻,睜開的眼睛閃爍著生命的光芒,而它夢想的實現,離不開土壤、雨露和陽光,更少不了狂風暴雨的洗禮和扎穩根須的堅定;燕子輕剪柳葉,春風追逐,靈巧的身姿能奏響春天的樂章,而它夢想的實現離不開父母的呵護和樹林的饋贈,更少不了無數次跌倒的試飛和對藍天的向往。
我也有夢想!
——我希望父母康健祖國富強。
——我希望孩子無憂家庭無恙。
——我希望自己能擁有山一樣的臂彎和水一樣的柔情,為他們保駕護航。
這些,雖小卻真!因為習近平總書記說:“只有想才有這個可能。”
我還有夢想!!
——我希望咱蘇外人都能“家和萬事興”。
——我希望咱蘇外人的二次創業能綻放更絢爛的“教育之花” 。
——我希望咱們都能擁有精進有為的人生。
這些,雖大卻值得堅持!因為習近平總書記說:“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
追夢路上,會有枯燥單調的考驗,那不就是藏族人民的朝圣之路嗎?可每次重復,都是離生命目標前進一步的努力。追夢路上,會有失敗的重重錘擊,那不正是影片中遇到的車禍?可藏族人民神情自若地重新磕起長頭。當我們內心有著某種神圣或高尚的追求,即使在泥水里最不堪的努力,也是每一步都算數的堅持。
再回首血氣方剛時,喜歡追尋夢想,走向遠方,卻總徘徊于現實,感受人世滄桑;想要隨風飄揚,隨波逐浪,卻總經不起風浪,步步踉蹌;希望插上翅膀,展翅頡頏,卻顫栗于懸崖,被時光流放。可這些風浪化身小確幸,讓如今的我氣定神閑地面對一切波折,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我們說的:“無數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夢想,不因我們而璀璨異常;我們,卻因夢想而青春激昂。
自從跨進教育的門,走上教書育人的路,我經歷了挫折,也曾經迷惘和苦悶,糾結于理論與實踐的鴻溝,輾轉于家和校的融合。伴隨著課程標準從實驗版到2011版,蘇外從站穩腳跟到向二次創業邁進,我很幸運地見證了從本土教育到國際化課程,從有序到規范,從規范到創新的成長歷程,而我的夢,也逐漸清晰而豐滿,尋夢之旅也更加清晰和充滿陽光。
我的夢僅僅是我的夢嗎?
不,也是你的夢,是我們的夢,是每一個蘇外人的夢。
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當代中國青年要自覺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錘煉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
目前國際學校如雨后春筍,蘇外雖壓力倍增,但仍然在壓力中發現機遇,直面風浪,加快集團化辦學的步伐。蘇外人在二次創業中,我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案例。他們是忙碌在教室,循循善誘的傳道者;他們是奔波在新建校區的守護神, 他們是行走在招生路上的宣傳員……報名人數大幅增長、新項目開發,都是他們下功夫的地方,哪里有問題,哪里就有蘇外人;哪里有蘇外人,哪里就有新精彩。一個個課題,一個個創新,是蘇外人智慧的凝聚。
一群人,一個目標,一起上路;
一生情,一路風雨,義無反顧。
我有夢想,我有信仰,我們一直在路上。
二次創業,蘇外人生,我們的青春不散場。
(蘇州外國語學校 古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