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預測2019年的關鍵詞,交流、互鑒、融合、發展一定入選。今天,來到這里,就是為了交流互鑒,共謀民辦教育發展的特色之路。
套用一句流行語錄:民辦教育因交流而多彩,民辦教育因互鑒而豐富。
一、上下協同,推動民辦教師隊伍優質化發展
如果民辦學校是一棵樹,樹的生長發育離不開土壤、陽光和水,離不開辛勤澆灌的植樹人。土壤、陽光和水是民辦學校賴以生存發展的環境,植樹人則是民辦學校的教師隊伍。
民辦學校的科學發展首先需要一個”好環境”,即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一個尊重、包容、開放的教育生態環境。通俗地說,明確民辦教師身份、落實公共財政資助,剔除具有歧視性傾向的政策。讓民辦教師和公辦教師一樣,腰桿硬,底氣足,這樣才能穩定民辦教師隊伍。
當前,許多民辦學校教師流失嚴重,特別是骨干教師流失嚴重。一些年輕老師只要有機會就會選擇離開,有的寧惠到公辦小學任教,也不愿意到民辦中學當教師。許多民辦學校成了公辦學校"入門老師的接納部”、"初級教師的培訓部”、“骨干教師的輸送部”。究其原因 ,主要是民辦教師與公辦教師存在著身份上的客觀差異,民辦學校教師待遇與公辦學校教師相比差距較大(尤其是養老保險和公積金)。作為校長,我真誠希望,無論是政策待遇,還是經濟待遇,只要是教師,一律平等相待。一句話,學校有分類,教師無差別。
民辦學??茖W發展,需要上下協同,共同破解民辦師資難題。建議有三:首先、要建立政府、學校和教師個人共同分擔的社會保障新機制,使民辦學校教職工在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保障水平與公辦學校相當。其次,要維護民辦學校教職員工的合法權益,使民辦學校教師在資格認定、職稱評審、進修培訓、課題申請、評先選優、國際交流等方面與公辦學校教師享受同等待遇。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民辦教師要自強、
自立、自我突破,不能“等靠要”。 與其等待政策下雨,不如自己取水澆花,天助自助者。每所學校教學條件、教學資源不同,利用好現有資源,“做自己能做的事”是當前最明智的選擇。為此,要探索建立民辦學校教師人事代理服務制度,構建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之間人才流動的橋梁,加大對民辦學校校長、教師培訓的指導力度,主動幫助教師們做好教育生涯規劃,不等機會,而去創造機會。這是民辦學校教師應有的骨氣和自信。學校是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在這個精神家園里,想方設法讓教師樂意留在自己的崗位上,從多方面切實關心教師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巴金先生曾經說過:“我們不是單靠吃米活著?!?nbsp;教師有著自己的精神追求,他們的視野與胸懷要比一般人寬廣。 我們要從感情上留住他們,讓他們覺得學校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我們還要從待遇上留住他們,讓他們在經濟收入與福利待遇等方面沒有后顧之憂;我們更要從事業上留住他們,讓他們在民辦教育這塊沃土上,培育出豐碩的成果,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二、內涵發展,推進民辦學校教育優品化進程
任何學校要科學發展,必須樹立高質量的核心理念,打造學校教育特色和品牌。民辦學校更是如此。如果說,高質量是普通學校的生命線,那么,高質量就是民辦學校的生存線。相信各位校長,都是在生存線上掙扎取勝的成功者。
過去,很多學校,都有過片面依賴學校"外延式"規模擴張而做大做強的行為,結果是外強中干,學校的辦學質量同步變弱。所以,基礎教育的未來發展,一定是走“內涵式"特色發展之路,即以質量提升為核心,以特色品牌為重點。這正是民辦教育的優勢,適應教育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通過質量上乘、特色創新來提供具有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當前,江蘇民辦教育已經邁入了上水平、創特色的發展階段。但總體上來看,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之間、民辦學校相互之間,同質化傾向還是比較嚴重,整體質量不高、辦學特色不夠明顯。隨著社會需求不斷變化升級,今后的個時期,民辦學校只有走創特色、提質量、 塑品牌的內涵發展道路,才能更好地科學發展。民辦學校如何尋求特色發展?首先,找準辦學定位。民辦學校應該發揮自身優勢,選擇公辦學校尚未形成強勢的人才培養領域作為切入點,深入挖掘教育市場,找準適合自身特點的辦學定位,走與公辦學校錯位發展、特色發展之路。我們新草橋要對重點學科(中學日語特色班)、優勢特色專業美術、音樂)給予支持。其次,創新育人模式。在辦學過程中,民辦學校一定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市場為導向,提高辦學水平,創新育人模式,因材施教,多元發展,形成比較明顯的優勢,只有這樣,民辦學校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勝出,才能在教育領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再次,提升品牌形象。品牌是競爭力,是號召力,是吸引力。民辦學校要有強烈的品牌意識,努力形成自己的具有獨特優勢的品牌學科,樹立自己的名校品牌。( 比如,我校利用地區經濟、文化優勢,招賢納才,引來特色項目)品牌是靠品質做出來的。單靠打招生戰、打廣告戰,不僅容易產生負面影響,而且屢屢傷及自身,最終是沒有出路的??傊?我們要充分運用民辦學校本身所具有的優勢,靈活機動地在特色錯位、學段錯位、組合錯位等方面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來。
三、精致管理,推構民辦學校文化創新發展
教育是人的事業,教育管理是以人格影響人格,以人心換取人心的工作。需要實施精細科學的管理,需要有集體認同的文化,需要有共同追求的價值標準,需要構建實施學校文化發展的戰略。
管理的精細化和科學化,可從多方面加以實施。我主要談怎樣發揮民辦學校的優勢,用靈活的經營機制、高效的運營機制來把握學校的發展。一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強辦學活力。在用人上, "不拘一格降人才”任人唯賢""量才適用”,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從制度上保證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逐步儲備起雄厚的戰略人力資源。在分配上,秉持公平公開公正原則,突出效率導向、堅持績效優先,從而全面調動學校各方面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凝聚起推動學校發展的磅礴力量。-要推進組織變革,提高管理效率。民辦學校的現實條件決定了其組織設立及其職能確定不能照抄照搬公辦學校,必須兼顧自身特點,保持民辦風格,大膽進行管理創新。本著精簡、統一、效能原則,借鑒企業管理的成功經驗,民辦學校在精細化運作、人性化服務等方面需探索出自己的新路,盡可能減少管理層級,簡化辦事程序,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把有限的資源用在發展核心業務上。
優秀文化是學校走向卓越的智力支撐和發展動力。文化是一所學校的"根”,有了文化的支撐,學校才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民辦學校更是如此。用文化引領教育,用文化經營學校,用文化影響并感染師生, 這是一所學校走向未來、走向成功的基本策略。我所任職的蘇州新草橋中學的文化理念、抑或說是文化名片一葉圣陶的"教育為人生"思想。從學校的環境文化(教學樓的命名)、行為文化(習慣養成教育)、制度文化(強調精細化管理)、教學文化(教為不教)等方面,都努力揄揚傳承葉圣陶文化思想。
各位專家、各位同仁:民辦學校的科學發展就是上下協同可持續發展,創建品牌內涵式發展,傳承文化有后勁的發展。感謝大會主辦方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平臺,讓我們凝智聚力,交流、互鑒、共享各自的想法和做法。同時也非常高興,能在這里,分享、推敲我校的發展思路,基于實踐、研究、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的一些做法和想法,相信,之后,我們的教育發展理念、教育管理行為、教育文化傳承,都會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發展。
謝謝!
蘇州新草橋中學 舒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