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我踏進了我們蘇外連云港校區的大門,成為了這里的一名音樂老師。本來想著以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形象去做一個“世外音樂高人”,結果沒想到,我居然成為了這群崽的班主任。
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是又開心又忐忑的。開心的是領導對于我的工作態度與方法給予了肯定,忐忑的是,張雅秋老師給我留下的是一個有秩序且優秀的班級。而我卻擔心在管理的過程中會影響這個班級的良好狀態。
在與學生朝夕相處兩個月的日子里,有喜有怒,有苦有甜,從互不認識到他們每一個表情動作都可以牽動我的心,就是在這樣一個路途上,漸漸的,我了解了“班主任”這個角色。
第一次以“班主任”這個角色出現在講臺上時,我的內心是忐忑的。面對臺下所有孩子的目光難免有些不適應,因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缺少經驗,使得我遲遲進入不了“班主任的角色”。張雅秋老師觀察到了這一切,耐心地與我交談,幫助我進入狀態。就算懷孕在家,也會常與我打電話交流溝通。加之谷老師與趙老師的鼎力相助,慢慢的,我開始適應這份重擔。
我開始化被動為主動,主動找學生聊天,主動了解他們的情況,主動關注班級事物。但是,慢慢地發現作為一個班主任要做的遠不止這些。
在這過程中,三年級的孩子們的心理變化是細微且巨大的。細微是藏在心中,我無法第一時間察覺;巨大在我的一些小行為都會影響孩子的三觀樹立。前段時間班里的某位女孩子與宿舍同學的關系表面十分和諧,導致我懈怠了對她們宿舍關系的關注。更沒想到這個孩子與宿舍兩位女生的肢體矛盾持續了幾個月。這件事情讓我反思良久,孩子的心理是潛在性的,如果班主任以太忙為理由自我安慰,就會顯得有些不合格。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學生的安全是首位,作為班主任,安全教育要做到位,每月、每天都在強調安全,各種安全知識都要確保學生知道,例如交通安全、宿舍安全、課間活動安全等等。
即便如此,安全問題也有時發生,例如某學生打架,在得知此事發生后,我的第一反應是有沒有人受傷、了解打架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就是對該生進行批評教育。索性這次事件沒有產生嚴重后果,學生沒有受傷,而兩個孩子也都受到了相應的懲罰。
但是為了消除這孩子的不良情緒,我又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教他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一系列事情告訴我,一定要讓學生自己感覺到安全教育并不是學校約束他們的“緊箍咒”,而是確保他們安全的的“護身符”。
在班主任工作中,與家長的聯系也是至關重要的。首先,家長是學生最親密的人,熟知學生的性格特點與愛好,班主任可以通過家長
了解學生,從而更好的開展工作。其次,班主任工作需要家長的配合,例如安全教育,孩子的行為引導。不光學生要自我反省,家長也要需要提高重視度。這些都是需要與家長溝通后才能完成。最后,班主任和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學生越來越好,為了這個目標,班主任必須做好家校溝通。一路走來,風景是美好的,腳步是踏實的,收獲是難忘的,希望在接下來的路上,我能學到更多,收獲更多,成長更多,成為他們的孩子王。最后,感謝學校領導給予的寶貴機會,感謝學校老師們的熱心幫助和支持,感謝讓我成長的這些學生。
蘇外連云港校區 吳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