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溱潼四次,很巧的邂逅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溱湖風光。頗有“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的感覺。
早春的溱潼,萬多山茶樹才剛剛吐露鵝黃的嫩芽兒,與綠樹禪院內(nèi)無數(shù)新春生命一同見證新的一年的伊始。傳說,綠樹禪院是董永和七仙女初次見面的地點,院中的每一棵樹是這對悲情戀人見證。
仲夏的溱湖,是一年四季中最熱鬧的季節(jié)。這時候的溱湖水產(chǎn)品是最豐富的,有“鵝黃鴨綠雞冠紫,路白鴉青鶴頂紅”之說,僅鴨子就有麻鴨、哨鴨、臺鴨、野鴨四種,更別說溱湖四喜了。小吃攤擠滿了游客,各種魚丸魚餅入口時的神情,仿佛在品味著“此味只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的絕味。別看這小小的溱湖四喜,他們對人體可有消炎鎮(zhèn)痛之效呢!
與孫喬年所說的“頻年四季勿衰傾,綠葉分垂傘蓋成,不僅游人堪玩賞,重蒸炎熱好乘陰”的夏溱湖說了聲再見,記憶中的伊人便面邁著輕盈的碎步進入了風霜高潔的秋溱湖。此時的山茶已經(jīng)開始豐收了,一些年齡大的老人會自己烘焙茶葉,他們把茶葉像寶貝一樣小心翼翼的曬干,烘焙好裝入茶葉罐。這種限量版的茶葉的香醇,也只有自家人才會陶醉。就像溱湖此刻的寂寞,只有落入濕地的落葉才能體會!
很可惜的是,落雪的溱湖我無緣一見。我是去年臘月去的那里,那時的溱湖是兩種極端,景區(qū)的頹然與家家戶戶忙著過年的忙碌喜慶形成鮮明的對比。小吃攤差不多已經(jīng)撤回了家了。我和爸媽逛了一圈后,實在覺得無聊。便在水云樓落座。我舉起相機拍照時,突然發(fā)現(xiàn)有幾個老人闖進了我的鏡頭。他們在我們身邊坐下,說著過去的往事,說著當年的溱湖比如今美過幾分,勝過幾籌。是啊,當年的溱湖的古色古香是如今的溱湖無論如何也無可比擬的!
溱湖,溱湖,你的靈秀究竟烙印在多少文人雅士的心中,當年的明吏部侍郎儲灌問卷與水云樓上,清詞家蔣鹿潭和詩人關嘉紀以及大才子鄭板橋的均足踏幽居深巷,靜靜地吮吸這溱湖的青澀與純潔。溱湖,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