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中,語文學(xué)科滿分150分,而作文就有60分,占去語文近半壁江山,由此可見,作文在語文中的地位相當重要,不可不高度重視。
其實,作文也是交流,是考生和閱卷老師之間無聲的交流。那么,學(xué)一點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學(xué)知識,無疑將有利于作文提分。現(xiàn)在就來談?wù)剮追N常見的社會認知效應(yīng)以及它在作文中的應(yīng)用。
1.首因效應(yīng)——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首因效應(yīng),簡單點說,就是首先被反映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時起主要作用。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往往非常難以改變,就是首因效應(yīng)在起作用。這個效應(yīng)告訴我們,我們要特別重視給閱卷老師的第一印象,它將對你的分數(shù)起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么,試卷上哪些信息首先被反映給閱卷老師呢?
l 第一當然是卷面。卷面要干凈,盡量不要涂改;字跡要工整,盡可能漂亮,如果不漂亮,也應(yīng)該收拾得整整齊齊,千萬不能潦草。總之,要讓閱卷老師讀得舒服。考生在寫作文的時候,作文紙上有格子,而老師在高考閱卷的時候,試卷上卻濾去了格子,老師只看到考生或工整或歪斜或漂亮或丑拙的字跡。這樣,對書寫的要求較之以前就更高了。
接著是標題。俗話說,“題好一半文”,尤其是在閱卷老師閱得“頭昏眼花”的時候,好標題就更加重要,它能醒腦提神,讓老師眼睛一亮。(當然,如果是命題作文,就不能另擬標題。)如果隨便搞一個像《談……》這樣應(yīng)付性質(zhì)的老掉牙的標題,只能說聊勝于無,不扣標題缺少的兩分而已。如,寫防盜門防住了人與人之間的誠信,是用《門》呢,還是用《哭泣的防盜門》?寫父親因過度勞累而在洗澡時睡著了,是用《我的父親》呢,還是用《浴缸里熟睡的父親》?不言而喻,后一個標題要勝于前者,因為第一個例子把防盜門擬人化,第二個例子把文章精彩的地方呈現(xiàn)出來,都很吸睛。
讓標題光彩奪目的方法很多,比如:
(1)化用名言佳句、流行歌曲,如《快走踏青秋》《忙兮忙兮奈若何》《都是流行惹的禍》。
(2)凸顯文章矛盾,如《給媽媽作伴娘》《請松開你緊握的雙手》(寫早戀問題)《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3)用擬人等修辭手法,如《誠信喊冤》。
(4)激疑型,如《林黛玉非死不可嗎?》《寒冷的夏天》。
第三個是開頭。“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開頭要盡可能寫得新穎,引人入境。考試時間盡管很緊張,但第一段最好能打草稿,千萬不要簡單地抄一下題目里的材料,絮絮叨叨、平平淡淡,更不能第一段就錯字一堆。好的開頭如:
(1)開門見山,交代矛盾。如:這些天,我一直為自己該怎樣死而焦慮不安,我的身體極度不適,但我沒上醫(yī)院,因為前幾年有位算命先生告訴過我,我命絕今年,如果挨過了今年,還有幾百個日日夜夜。(重慶滿分卷《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2)巧用由頭,激發(fā)興趣。由頭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故事,重在由此引入正文,引起讀者共鳴,激發(fā)閱讀興趣。如:我常常被那個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動得落淚。“尾生與女子約,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這樣一位執(zhí)著得可愛的君子,為了那一個或許并不重要的約定,為了守住自己心靈深處寫給自己的那一份契約,他竟然用生命來壯烈地捍衛(wèi)它。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閃光的兩個字——誠信。 (高考滿分作文《守住心靈的契約》)
2.近因效應(yīng)——回眸一笑百媚生
近因效應(yīng),就是最近獲得的信息對印象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那么,作文中哪些信息離閱卷老師打分最近呢?文章的結(jié)尾!
首先,結(jié)尾一定要寫完整,否則分數(shù)會慘不忍睹。然后,盡可能要有力,如同豹尾。好的結(jié)尾方法有很多,如:
(1)巧妙點題,卒章顯志。如:那山東漢子從貼身衣袋里掏鑰匙的動作又一次出現(xiàn)在眼前,但卻沒有勇氣回味他那番話語。這扇受寵的防盜門如果有知,是否會流下傷心的淚?(《哭泣的防盜門》)
(2)意蘊深厚,耐人咀嚼。如:“我想,孔子不會驚訝,因為今日的中國仍是那座山,土底的沉淀仍是千年傳統(tǒng)的精華,林間的長嘯仍是當初的瀟灑。中國是穩(wěn)健中發(fā)展的仁者。山林間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變的,是生機,是百折不回呈現(xiàn)出綠色的能力。這,才是最大的智慧。壽哉,仁者!” (《永遠的蔥郁 永遠的中國》)
首因效應(yīng)和近因效應(yīng)看似矛盾,實際上都在起作用,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同時利用以加強閱卷老師的印象。
3.套板反應(yīng)——勸君莫奏前朝曲
“第一個夸女子像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就是蠢才。”夸美女如花就是套板反應(yīng)在作怪。朱光潛先生曾鮮明地指出“套板反應(yīng)”的流弊:“聯(lián)想起于習(xí)慣,習(xí)慣老是喜歡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誘性最大,一個人走過,人人就都跟著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濫,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就讀者說,它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正因為此,韓愈提出“唯陳言之務(wù)去”,也有老師建議,考試時,第一、二次想到的題材不要寫。
擺脫套板反應(yīng),避免人云亦云,主要依靠創(chuàng)新思維。如:
1、 換個角度,耳目一新。如,別人都從人的視角看世界 ,你從動物的角度來寫(比如《我是貓》用貓眼看人生 )等等;別人大談“好奇心”的好處,你能看出其弊端。
2、 打破常規(guī),重建邏輯。如:
凌晨四點醒來,發(fā)現(xiàn)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花未眠》)——花兒居然也有睡眠的問題,恐怕大多數(shù)人沒有想過。
雨后的青山好像淚洗過的良心。(冰心)——一般都是化抽象為有形,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里卻化具體為抽象,不僅寫出了山在雨后的清爽,更寫出了淚水對形成良心的作用,美妙之極。
要避免套板效應(yīng)并非易事,我們要在平時就注意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變習(xí)見為新知、化腐朽為神奇,提升思維品質(zhì),多在求異思維上下功夫。畢竟,語言是思維的物質(zhì)外殼。
4.暈輪效應(yīng)——江天一色無纖塵
某個人的某一點特別突出,會掩蓋他的其他特征,這就是暈輪效應(yīng)。在寫作時,要考慮讓文章有亮點,也就是這個道理。可以以文采見長,可以有思辨優(yōu)勢,可以是謀篇布局有創(chuàng)新,也可以是立意深遠耐人尋味,可以是字跡瀟灑似書法作品,也可以博覽群書似學(xué)術(shù)大家,可以是整散結(jié)合頗有韻律,也可以是選材新鮮奪人眼球……總之,你要讓這個亮點影響到老師對文章的整體印象。用何永康教授的話說:
總之,它必須有亮色:沒有太陽,總得有個月亮吧;沒有月亮總得有個星星,沒有星星,總得有個螢火蟲的小屁股吧,如果連螢火蟲的小屁股都沒有,那就只能在基礎(chǔ)等級里徘徊了。
5.刻板印象——自古逢秋悲寂寥
社會上對于某一類事物或人會產(chǎn)生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tǒng)的看法,并以此作為判斷評價的依據(jù),這就是刻板印象。比如說“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上海人花花腸子多”等。閱卷老師同樣也會有刻板效應(yīng),而且它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分數(shù)。那么,老師會有哪些刻板印象呢?
l 閱讀面廣的學(xué)生一定很優(yōu)秀!
l 錯別字較多、書寫較差的肯定不是好學(xué)生!
l 寫自己早戀而且文筆平庸的成績肯定不好。
l ……
以上談到的這些心理學(xué)效應(yīng)實際上是人際交往中的偏見,但卻很難糾正,影響作文得分,所以不能不重視。當然,需要強調(diào)的是,作文是學(xué)生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全面體現(xiàn),需要在平時學(xué)習(xí)中慢慢訓(xùn)練。
參考書目:浙江教育出版社《管理心理學(xué)》、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現(xiàn)代心理學(xué)基礎(chǔ)》